纯净生活,无疾自愈

图片展示

不懂预制菜,你会耽误下一代!

作者:纯净生活 浏览: 发表时间:2023-09-08 19:18:30

开学之际,很多家长发现,学校食堂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盒饭,盒饭到底是不是预制菜呢?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预制菜无处不在的时代?是祈求国家有关部门取缔,还是根据预制菜的区别完善自身营养?

 欢迎大家进杜院长直播间与学习群交流(V:m1413519)


我们可以把预制菜分为几类:



1、 妈妈做好饭,你热热吃,这是很多家庭温馨的一幕,这样的预制菜,没有防腐剂是新鲜食材,制作和食用间隔在4小时之内,如果学校采取这样的预制菜,家长会安心一些!


2、 还有一种冷冻保质期一年重油重盐作为防腐结构,例如梅干菜扣肉,花胶鸡火锅、佛跳墙等等。


3、 最差的预制菜则是僵尸肉,重科技,各种香精防腐成分,这些菜基本在低价外卖平台成为主流。




有人说,美国穷人吃汉堡,中国穷人吃预制菜。在资本的助推下,预制菜行业看似一片如火如荼。资本裹挟着工业技术,预制菜在消费市场喊出了方便即食的口号;在餐饮门店,打起了让厨师下岗,一举实现降本增效的旗帜。


但这背后,却剥夺了每一个“吃东西的人”吃新鲜食品、吃健康食品的权利。说到底,预制菜大肆宣传的背后,最终和大部分消费者的意愿是相反的。



对C端用户来说,预制菜是很方便,但如果要让预制菜成为日常餐桌的常备品,不去追究食物的新鲜与否,那想必长时间地摄入防腐剂一类的成分也是不健康的。


说得再接地气一点,就是出门前“你妈提前做好了饭菜,你起来热一下就能吃”,这些妈妈做好的菜,对你来说,也是预制菜。当然,妈妈做的味道当然是更好的,因为食材新鲜、没有任何添加剂。



因为贪图方便,而长期摄入食品添加剂,这样的消费理念,显然也不会成为主流消费群体的选择。


如果说,吃不吃那些直接面向消费市场的预制菜产品的选择权还在广大的消费者手里,那许多餐饮门店直接用预制菜加热后给消费者上菜,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欺骗感情”了。


许多统计机构的数据显示,有70%—80%的预制菜产品流向了餐饮门店消费场景。而这些B端的消费场景主要就是堂食门店和线上外卖了。


根据售价不同,这样的预制菜如何,大家只需要按照菜品售价的25%推算就可以知道了


尤其是在当下的大环境,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加速了许多餐饮门店引入预制菜。比如,像酸菜鱼、红烧肉、糖醋里脊这些小炒大菜,在传统模式下,需要厨师现洗、先杀、现烧,不仅过程复杂,还要承担庞大的人力成本。出现人流量少的时候,仍然需要支付空闲中的厨师的工资。



对餐饮门店来说,预制菜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厨只要准备最基础的人力,甚至都不需要会大菜硬菜的厨师,顾客下单什么,后厨就加热什么就可以了。


预制菜的确让餐饮门店省时、省力、省成本,但对顾客来说,却是实打实地受到了“欺骗”。大部分顾客选择堂食就餐,心里默认的就是“我点的菜是新鲜现做的”。但显然,现在大部分堂食门店都不会在菜单后方注明菜品是否是预制菜。这一点,多多少少违背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并且,长期使用预制菜来“忽悠”消费者的门店,被反噬也是时间问题。味道不好、不新鲜,“下次不再来”,对消费者来说,也是一顿饭就能决定的事。


其次,是外卖场景。很多外卖用户可能也遇到过,自己点了一份比较复杂的外卖,但不到5分钟就出餐了。如果遇到这种情况,那大概率就是“被预制菜”了。要强调的是,外卖平台是不会规定商家可不可以使用预制菜。从本质上讲,使用预制菜本身是没有违法违规的。


其实,外卖门店使用预制菜的原因和堂食门店很像。甚至很多时候,单从菜品本身的成本来看,使用预制菜的成本要比自己采购还要贵,但从综合成本上来看,却会因为人工、场地、水电煤的成本变得更低而更低。


既然我们无法远离预制菜,从营养学的角度我们如何弥补呢?


本周三晚上,我将在微信群为大家分享,面对中国餐饮水平的“倒退”以及食品安全健康危机,我们日常三餐应该如何健康调配才能保证身体所需营养?欢迎大家来听听。

 欢迎大家进杜院长直播间与学习群交流(V:m1413519)

文章推荐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