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净生活,无疾自愈

图片展示

解读《吃出健康的智慧》 蔬菜、杂粮中的这种神奇物质能让你远离肠癌!

作者:纯净生活 浏览: 发表时间:2023-01-05 10:00:43

主讲人:杜铭院长

文字整理于杜院长讲座视频

欢迎大家进杜院长直播间免费学习与咨询(V:m1413519)

01

纤维素是肠道的抗癌卫士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带大家了解纤维素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纤维素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大家最不喜欢吃的蔬菜


很多人喜欢用水果代替蔬菜,因为对于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女孩子来说,水果比蔬菜好吃。但我们不建议大家用水果替代蔬菜,因为水果里的纤维素很低,但糖分很高比如说蓝莓,蓝莓唯一的价值是富含花青素,但它不是一个良好的膳食纤维来源,而且甜度很高。


我们说过大家要多吃浆果,浆果的特性是什么呢?以草莓为例,草莓里边只有一定量的水溶性膳食纤维,不溶性膳食纤维几乎没有,但这些水果甜度都比较高,所以比较讨女孩子的喜欢。


我们认为浆果和蔬菜是一个互补的搭配,因为浆果里的维生素含量比较高,而蔬菜里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这两种物质都是人体所需要的,但不可以用水果替代蔬菜。


所有癌症都是从慢性炎症转化而来


纤维素对于预防肠道炎症很有帮助,研究发现纤维素可以让结肠炎症下降40%,从而降低结肠癌的患病风险


大家记住我们解读的这本书写于2008年,所以书里的很多观点是2008年的认知。但早在2008年,康景轩教授就提出了,炎症会导致DNA分子受损或者突变,然后造成癌细胞的产生、增殖和扩张。而到了现在,医学界已经有了明确的认知,所有的癌症都是从慢性炎症转化而来的


什么叫作DNA分子的受损或突变呢?其实大家听到的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肺炎、肺结节,甚至包括息肉、囊肿……都是炎症反应的表现。


我们再三跟大家强调,息肉是什么?息肉就是你黏膜上面的皮肤——是因为你黏膜上有了炎症,然后在愈合过程中产生的病理性反应。结节是什么呢?是炎症细胞导致病灶部位的一种“小纤维化”的表现


当你的某个部位有了炎症,或者当你的甲状腺、肺部出现了结节这样的信号时,就一定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做好抗炎处理。如果不做抗炎处理,它们就是潜在的致病因子,在炎症的环境中,很容易出现癌变的可能。


炎症具有“聚集性”的特点


人类的炎症指标有一个特点叫作“聚集性”,什么叫聚集性?以脚气为例,你会发现你最容易出现脚气的那个脚趾,再次出现脚气的概率是最高的。脚气容易在同一个脚趾上长,而不会长满你的五个脚趾或十个脚趾。还有我们脸上的痤疮,总是会在一个区域不断地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炎症聚集性的表现。


很多女孩子特别讨厌痘印和痘坑,痘印是什么呢?其实痘印就类似于我们身体里边的结节,就是当这个部位长过痘、发过炎,康复以后这个地方的皮肤纹理和皮肤环境会变得跟周围不一样,所以说痘印的颜色会跟正常皮肤有所不同,摸上去的手感也会有点不一样。


所谓的痘坑就是一种突变,当你脸上有了痘痘,你总是去挤它,慢慢地这个部位就会产生一些细胞的生长机制障碍。如果是在体内尤其是在上皮细胞的环境中产生了这种障碍环境,就容易诱发癌细胞的产生。


我们每个人体内其实都有癌细胞,但我们的免疫力会和这些癌细胞纠缠在一起,不断不断地被它们清除掉。可一旦你产生了DNA分子的突变,癌细胞就非常容易被增殖、扩大,然后产生一个像烂菜花一样的结构


致癌因子“腐生菌”不喜欢纤维素


康景轩教授在书中提到,人体的癌症致病因子是什么呢?就是潜伏在我们肠道中的腐生菌、部分胆碱和厌氧菌。这里没有明确提出“肠漏”这个观点,因为肠漏是近两年才备受关注的一个描述,但其实在2008年康景轩教授就已经告诉我们了,癌症的所有致病因子都源于肠道


康景轩教授提到,致癌因子腐生菌最喜欢精细、易于消化的环境,但不喜欢纤维素,因为纤维素会同肠道中的益生菌联合起来,生成短链脂肪酸,这种脂肪酸会抑制腐生菌的生长,净化肠道环境。我们跟大家讲过一定要多吃发酵食物,就是因为发酵食物中含有多种短链脂肪酸和多种衍生物。


在大自然当中,如果你把玉米粉和开水、蔬菜放到大自然当中,它就会逐步逐步地变成我们所说的“浆水”,在四川会变成泡菜,在东北会变成酸菜,在俄罗斯会变成一道非常著名的美食“酸黄瓜”。


很多人在问,如果用四川泡菜做酸菜鱼,把泡菜炒了吃,会不会杀灭里边的益生菌?当然会杀灭,但它里面还是存有很多因为益生菌而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因为经过发酵之后,这个食物已经产生了很多的变性


在中国的古老饮食中,一直在追求食物的平衡


我们以北京人最喜欢吃的涮羊肉为例,现在北京人吃涮羊肉时会先把肉吃饱,吃饱之后再涮一点蔬菜,而且很容易会把蔬菜煮得过烂,这样蔬菜里的抗氧化物质就会在久煮的环境下流失


而在以前,北方人吃火锅的时候会有几种食材搭配,第一是大白菜,它能补充膳食纤维,还有豆腐甚至冻豆腐。原本火锅里的羊肉是促炎的,但这些蔬菜是抗炎的,这样就形成了促炎和抗炎之间的平衡


而且在老北京涮羊肉的那个小料里,标配都有什么呢?有豆腐乳、韭菜花,还要放香菜、葱、蒜,这样的一些东西其实都能够平衡掉芝麻酱高油脂所带来的那种促炎作用


而且在老北京的涮火锅里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东西,全国都没有,只有北京有,就是绿豆面条,它能够适当地给你补充一点多酚。其实你会发现在老北京涮火锅这样一个整体的饮食结构中都蕴藏着一种平衡意识,包括补充膳食纤维、补充多酚,以便对抗其中的促炎物质。


其实老北京人喜欢喝的豆汁儿也是绿豆的发酵食物,而豆汁儿的副产品“麻豆腐”,也是纤维素加菌株的发酵产物,这些食物吃下去之后都能够改变我们的肠道菌株结构


其实大家在进入纯净生活之后,需要适应大概两个月左右的时间,这两个月其实就是你的肠道菌株调整的时间。如果你现在让我去吃肉、吃包子,我完全没有兴趣,因为随着我这几年以来大量地吃蔬菜、吃豆制品、吃益生菌……我的肠道菌株已经从腐生菌环境变成了有益菌环境,而且我肠道里边会有非常丰富的短链脂肪酸


这本书中也谈到了一个观点,你体内生成的短链脂肪酸越多,致癌因子腐生菌越是能被抑制住,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肠道菌群的环境转化,它只要能够转化过来,你的身体就永远不会出现癌症,这是一个非常简单高效地调整自己身体的方式。


高脂高蛋白饮食会刺激致癌因子增多


高脂高蛋白饮食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是最常见的,什么是高脂高蛋白饮食?比如油条、面包,甚至大家爱吃的蛋糕等等,很多好吃的东西都属于高脂高蛋白饮食,像中国人特别喜欢吃的饺子,饺子是不是高脂高蛋白饮食?当然是。


高脂高蛋白饮食会刺激我们的胆汁分泌过多,很多人胆红素高或者莫名其妙地出现胆囊炎,就是因为高脂高蛋白饮食吃得太多。你脂肪吃得多,胆汁就一定分泌得多,胆汁就像马桶水箱里存的水,你的粪便越多,它排空的次数就越多。


所以我们要适度控制胆汁的分泌,最好隔几天吃一次蛋,我大概每个星期会吃一个鸡蛋,这样就基本上够胆汁排空一次了。另外,如果你的饮食中富含纤维素,它就能吸收胆汁中的胆酸,能避免过量胆酸危害肠道以及全身的健康


02

便秘会增加体内的致病因子


致病因子喜欢藏匿在粪便中,其实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讲的“粪毒不清,百病蜂起”。粪便是一个非常有致病作用的东西,如果你的粪便长期滞留在体内形成宿便,就可能会导致很多的疾病。


粪便在我们体内停留最合理的时间是24小时,所以养成每天固定的时间去排便,如果能做到每天早晨七点半或者八点准时排便,那就是非常非常好的一种方式。如果大便在你的肠道里边停留时间过长,它里面的有毒物质就会被身体吸收回去。另外,其中的致病因子也会通过与肠道内壁的接触伤害结肠细胞,引发结肠癌症。


有时我们会说看这个人懂不懂健康看什么呢?看他身体会不会生产健康的大便,你的粪便怪不得别人,它就是你饮食带来的结果,60%的大便是我们的肠道上皮细胞,剩下40%是食物当中的残留


我们再三跟大家讲,粪便的基本构成就像高架桥下面的那个柱子一样,柱子里的钢筋就是不溶性膳食纤维,它会搭建出粪便的结构,不溶性膳食纤维有多少,你的粪便就有多粗。另外水溶性膳食纤维就像水泥,能够流动地灌冲下来,保证我们粪便的柔软度


如果粪便里只有不溶性膳食纤维,那它就会成团,因为它里边没有水分,所以很多人会发现菜吃多了也会便秘,因为菜里边的不溶性膳食纤维过多,水溶性膳食纤维太少,这两种纤维素一个是保证粪便框架的,一个是存水的。另外想要排便顺畅还需要有一些油脂性的结构来帮忙,它能增加粪便的顺滑度


所以大家要理解为什么我每天会吃一点生核桃?因为生核桃里边含有非常丰富的水溶性膳食纤维,还有一定的脂肪。我每天为什么会吃亚麻籽粉?亚麻籽粉里边有水溶性膳食纤维,也有不溶性膳食纤维,还有一定的脂肪


所以说学会餐桌上的饮食搭配,就能知道我们在摄取食物时怎样才能带来更好的结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能把饮食生活调理到位,痔疮是不会出现的、肠漏也是不应该出现的。所以为什么我不会去查我的肠道息肉等问题呢?因为在我看来,这样的一些疾病跟我都是没有关系的。


健康的饮食能带来怎样的血糖结果?


我给大家看一下我今天的早餐,包括一个汤、一份杂粮饭、两碟蔬菜。蔬菜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膳食纤维,尤其是芹菜,但其实更主要的膳食纤维来源是我的杂粮饭。吃完这样一餐之后,我的餐后血糖是6.1,这样大家就能够理解膳食纤维对于血糖的基本影响了。


再来看一下我中午吃的一餐,有一份蔬菜,和早上一样的杂粮饭和汤,然后有亚麻籽粉、山药、南瓜。吃了这样一餐后,同样是两个小时,我的餐后血糖是多少呢?6.2


你会发现一个良好的饮食管理,会发挥我们身体的自控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就是让我的血糖值每天保持在一个非常稳定的范围当中去波动,早上是6.1,下午是6.2,它永远保持在这样一个稳定的状态当中。


所以说膳食纤维的总体作用,一个是让我们的大便变得通畅,还有就是不让我们体内的血糖值上去。你会发现我现在全身脏器的糖耐受幅度是多少呢?是在6~7之间,不会超过8,这样我体内所有的脏器就不会出现糖化反应。


而且在这样的环境下,我肾脏所接触的尿液中永远不会有葡萄糖,因为我血液中的糖有稳定的去向,我的肌肉会用到它、我的大脑运转会用到它。所以我的血糖是给身体提供能量的,而不会出现身体中的糖太多,导致用不掉,然后不得不向外排。


如果糖分太多,不得不向外排,最容易伤害的就是我们的肾脏,所以你会发现糖尿病患者最容易出现的就是肾病。肝脏反而还好,糖尿病患者不太会出现肝病,因为肝脏是耐糖的,当糖多了之后,肝脏储存不了就会把糖往血液里边扔,扔给你们的细胞和组织去用,接下来如果肌肉不要、脂肪不要,就会丢给肾脏,让肾脏往外排。但肾脏特别不耐糖,如果我们的血糖控制不好,肾脏就会第一个受累。


还有在我们的生活中,为什么很多人会出现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问题呢?因为糖尿病对于我们自身来说从内到外都是一种腐蚀。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只要你制造了损伤,伤口需要血小板和白细胞过来聚集,但只要血液环境中有糖,这个伤口就愈合不起来,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善于利用饮食把我们自身的代谢指数控制好。


关于这本书的知识,今天下午就给大家讲这么多。现在我面前的这些书在我们的小程序上面都有上架,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买一本回去看一看。


我们更建议大家买这本《抗炎自救》,因为这是今年最新出版的书籍,里面都是一些专业的学者把自己多年以来呕心沥血的研究和总结分享给大家,目的是让我们能够认知到——疾病的基础就在我们的饮食当中,不要去怪基因,不要去怪环境,环境的影响是每个人都无法规避,但我们能控制自己的饮食,避免因为饮食不当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

欢迎大家进杜院长直播间免费学习与咨询(V:m1413519)

文章推荐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