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净生活,无疾自愈

图片展示

解读《抗炎生活》,慢性炎症距离癌症到底有多远?

作者:纯净生活 浏览: 发表时间:2022-11-17 09:08:10

主讲人:杜铭院长

【文字整理于杜院长讲座视频】

欢迎大家进杜院长直播间免费学习与咨询(V:m1413519)

01

慢性炎症是癌症的发病诱因


大家好,我们继续带大家阅读池谷医生撰写的这本《抗炎生活》在人类的生活中,我们要掌握的饮食原则其实就像这本书里所讲的那样,让促炎食物和抗炎食物之间达到平衡,同时也要让促炎习惯和抗炎习惯之间达到平衡


比如长期久坐是一种促炎习惯、长期睡眠不好也是一种促炎习惯,但我们可以用适度的运动去对抗这些促炎习惯,因为运动是可以抗炎的。包括饮食也是一样,我们知道常吃欧米伽6是促炎的,但可以用欧米伽3去对抗,其实人的一生就是在这样的一些平衡当中度过的


癌症是由慢性炎症引起的


大家一定要记住一句话,所有癌症的基础都是慢性炎症。我们曾跟大家讲过,慢性炎症会提高DNA复制错误的风险,就以口腔溃疡以及肠道黏膜上的溃疡为例,只要你溃疡一次,你的上皮细胞就会生长一次,上皮细胞不断不断地生长,就可能会导致癌变的可能


它不像我们表面的伤口,如果是手被划伤,伤口长好之后不会再次裂开,这样就不需要上皮细胞不断地生长,也就不会构成慢性炎症以及患癌的风险。


其实我们最担心的反而是牙周炎或者口腔黏膜破溃这些症状,因为这些慢性炎症反复发作会导致上皮细胞一遍遍地生长。当你年纪大了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导致免疫机制出现失误,造成细胞DNA受损,就非常容易引起癌变。


如果你不存在溃疡这个基础,你放心你这个部位永远不会癌变,所以我们一直不太建议大家在自己的体内制造伤口,比如把息肉拿掉或者在黏膜层中做一些小手术。


息肉到底要不要切除,取决于你的身体是否构建好了抗炎的基础。如果你一直在坚持“纯净生活,抗炎自救”,你的身体内没有促炎机制,此时如果把息肉拿掉,伤口就会干缩在那里,不会有癌变的趋势。


但如果你每天的饮食习惯还是偏油啊、偏肉啊、偏糖啊,还是有精神压力、失眠等一堆的促炎机制,再去把息肉拿掉就相当于强行制造了一次体内上皮细胞的生长,而且你还在不断地摄入促炎物质,这样就容易产生癌变


大家一定要知道,当你有了息肉,代表的是你过去有炎症,但息肉未来会不会癌变,取决于你未来是否采取抗炎饮食以及你的“纯净生活”执行得彻底不彻底


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癌


池谷医生在书中提到,日本平均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人罹患癌症;每三个人中就会有一个死于癌症。所以说癌症是人类最重要的一个死亡因素,而慢性炎症则是我们身体细胞癌变的基础。


池谷医生用幽门螺旋杆菌给大家举了一个例子,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之后,会导致胃黏膜出现炎症,如果炎症长期持续,就会导致胃癌


其实中国人对于幽门螺旋杆菌不如槟榔更加容易理解,槟榔在上个月变成了我国的一个热门话题,湖南人特别喜欢嚼槟榔,槟榔已经成了一个重大的产业,被称为第二烟草,那为什么现在要禁售槟榔呢?


其实槟榔给身体带来的伤害还不仅仅在于它在加工过程中使用了多少甜味剂、添加剂,更主要的危害来自于我们食用槟榔的方式


槟榔是木质化的,很硬,如果大家没吃过槟榔,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小时候吃的甘蔗,吃甘蔗时我们有很大概率会被甘蔗扎伤,但甘蔗本身没有什么化学性添加剂,我们也不会天天吃甘蔗,这样对我们造成的伤害就没那么大。


槟榔的危害在于它会在你咀嚼时扎伤你的口腔黏膜,给口腔制造许多伤口,这样就会导致口腔内的慢性炎症。而且,在口腔被扎伤之后,槟榔含有的化学添加剂等成分会随着伤口进入你的血液,这样患口腔癌的几率就会增加


同样,幽门螺旋杆菌也是先对我们的胃黏膜造成损伤,它制造出的“氨”不仅会中和胃酸、破坏黏膜,还会产生活性氧或毒素等有害物质


为什么很多人会有口腔异味?口腔异味首先源自你口腔里边菌株结构的改变,另外就是因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氨是一种腐肉的味道,如果你的口腔里出现了一股腐肉的味道,就基本可以判断你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最大的问题在于它能够中和我们的胃酸,一旦把胃酸中和掉,你食物当中的很多刺激性物质就会接触到我们的胃黏膜。


胃酸是一种很强大的液体,PH值接近于1和2,非常非常酸。通常在你的食物还没有接触到你的胃壁时,就已经被胃酸腐蚀掉了,但如果你的胃里有幽门螺旋杆菌,它会把你某一区域的胃酸给中和掉,这样一些外来物质就会攻击你的胃黏膜。


而且幽门螺旋杆菌本身也会攻击你的胃黏膜,导致胃部炎症加重,最开始可能只是浅表性胃炎,但接下来你会因为胃不舒服,更加不敢吃饭,只挑一些软的烂的吃,这样慢慢地就会发展成“萎缩性胃炎”。当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共同出现时,就会出现癌变的可能。


从各种统计资料中我们也能够得知,只要清除幽门螺旋杆菌、抑制炎症,就能降低罹患胃癌的风险,所以可以说胃癌是由于炎症导致的


脂肪肝与肝癌


乙肝导致肝硬化,再导致肝癌,这是肝癌发病的三部曲。为什么前提条件是乙肝?因为乙肝属于一种慢性炎症,只要炎症慢性化之后就有引起癌变的可能


大家记住一句话,大三阳不可怕,因为大三阳是传染期,它对周围人有伤害,但对患者自身的伤害没那么大。而小三阳不具有传染性,但肝脏的整体损伤患者自己在默默承受,所以更容易引发癌症


像乙肝这种疾病是由于肝炎病毒引起的,但在当今时代有两种肝病和肝炎病毒没关系,那就是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肝又叫作“脂肪浸润性肝炎”,脂肪本身就是炎症的一个介导因子,只要人的脏器被一堆脂肪包裹着,就一定会出现炎症


什么会导致脂肪肝呢?大家以前会觉得酒精性脂肪肝是喝酒导致的,其实酒只是导致脂肪肝的表面原因,你吃精米白面、大量的水果、大量的果糖(包括饮料中常见的果葡糖浆、玉米糖浆),它们都会在我们的体内变成脂肪,积蓄在肝脏中,最后引起脂肪肝。


大家一定要知道,得脂肪肝的前提不是肉吃得多,也不是脂肪吃得多。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不太会出现长期只吃脂肪的情况,你会只吃一口黄油吗?不太会,你也不太会只吃肥肉,我们都是把黄油抹到面包上或者把猪油拌到米饭里面吃,所以对身体造成伤害的其实不是那一口油,而是“碳水加脂肪”带来的宏量营养素摄入过量,这才是脂肪肝的患病原因


脂肪肝导致肝癌的可能性并不比乙肝和慢性肝炎低,它们都是把你的肝脏浸润在一个炎症的环境当中,然后造成闷烧(内在的慢性炎症),最后导致癌症的发生。


而解决这些疾病问题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呢?抗炎自救。就是像这些书的书名一样,采取《精准抗炎》《抗炎生活》《抗炎自救》,抗炎不是靠药物、靠医院,而是靠一种生活习惯,所以这也是我们给大家深入解读这些书的原因,就是让大家明白抗炎的重要性。


过烫的饮食与食管癌


导致食管癌最明确的原因是什么呢?香烟和酒,因为这两种物质会对食管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另外食管癌还有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就是喜欢吃热的食物或者喝热汤热饮


我发现国内有很多人喜欢喝意式咖啡,我平时喝的是手冲咖啡,手冲咖啡的冲泡温度是90度,冲泡之后还要经过两分钟的时间慢慢滴滤到分享壶中,此时咖啡的温度会从90度降到八十几度。然后还要再从分享壶倒到杯子里,我曾测过此时的咖啡温度已经不到60度了,而这恰恰是食道黏膜能耐受的最高温度。


其实中国人喝茶也是先把茶倒到公道杯中,再把公道杯中的茶均分给每个人,等这个流程全部过完之后,茶的温度也只有60度左右了。但如果是喝意式浓缩咖啡,它是在一种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压榨出来的,咖啡表面会飘着一层油脂,一口喝下去能瞬间感觉到满嘴的咖啡香,但同时这种高温油脂也非常容易烫伤我们的食道


很多人吃火锅的时候也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其实你们根本不会吃火锅。以前人们吃四川火锅时,不会自制调料,也没有那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蘸料只有一碟香油,加一点点蒜、一点点盐、味精和醋,最多最多再加一点蚝油,这就是以前四川火锅的标准蘸料。


但到了现在,火锅越做越融合,很多人在拿吃广式打边炉的调料去吃四川火锅,这种饮食变化很容易诱发食管癌。为什么呢?正宗的广式打边炉锅底是清汤,在里边煮任何一块肉,拿出来肉上面是没有油的,那它的降温速度就会非常快,然后我们会把它和冷的调料搅拌在一起,这样就经过了一定的降温。


而当我们吃四川火锅时,是从一个红油锅底里涮食材,捞出来之后,食材上包裹着高温、黏腻、无法流动的油脂。油的降温速度很慢,但在传统的四川火锅中,会把这些裹着油的食材在香油里边进行蘸取,这样油和油会相互溶解,形成一种“脱油降温”的过程。简单说就是用油来给油降温,这样就能保护我们的食管不被烫伤。


但现在我们随意地改变了这些传统的饮食习惯,就会导致我们的食道常年接触一些偏烫的食物。当你的食管被烫伤之后,会慢慢慢慢地产生溃疡、红肿,这就是食管炎的一个基本症状。


如果你的食管经常被烫伤,每次烫伤,黏膜的上皮细胞都要生长,烫伤就要生长,这样一次次地叠加,就可能会造成癌变。所以说在中国特别喜欢吃烧烤、火锅的地方,都会出现食管癌高发的问题。如果想避免食管癌的发生,吃饭时就要把食物的温度降低一点


02

细胞复制错误也会引发癌症


前面介绍的几种癌症都属于“先发炎,后致癌”的例子。但其实不只是炎症能导致癌症,即便是健康的人,也可能会因细胞内的DNA受损或者DNA复制错误,而产生癌细胞。


简单理解就是,每个正常人的身上都有癌细胞,因为每个人体内都会产生DNA的复制错误,但我们不用太过担心这个问题,因为人体相应的也具有修复受损DNA以及击退癌细胞的系统,它们每天都会自动消灭那些刚形成的癌细胞


我们为什么会倾向于“细胞修复营养”这样一个学说呢?就是因为他们已经把关于DNA的研究、线粒体的研究、细胞营养的研究做到了全球领先。他们是针对细胞做修复,就是把一些有瑕疵的细胞清除掉,属于“巨噬学说”


现在特别流行的轻断食或者七分饱也是利用巨噬学说,因为只有在没吃饱的情况下,你的身体才会把一些有问题的细胞给吞噬掉,这就是所谓的“饿治百病”


保持适当的饥饿,你身体里边这些裂变错了、DNA复制错误的细胞就能被你的健康细胞所吃掉。所以为什么我们现在特别推崇美国的一些科技手段呢?就是因为他们研究的PQQ、AKG等能把这些复制错误的细胞帮你清除掉。


哪些情况下,细胞的复制错误会导致癌变?


➡️ 受损的DNA超出了修复系统可承受的数量。虽然人体本身拥有修复受损DNA的系统,能自动消灭刚形成的癌细胞,但如果受损的DNA数量超出了修复范围,就可能会导致癌变


➡️ 反复发炎使细胞分裂的次数增加,容易引起复制错误。如果你每天都在吃一些刺激炎症的食物,导致炎症反复发作,细胞就会不断地进行修复,如果只是一两次的修复可能没关系,但如果细胞每天都要几十次、上百次的修复,一旦出错,就会成为癌变的基础。


反复发炎的问题是会让上皮细胞不断地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们又在吃肉、喝奶——把牛奶和肉这样具有生长因子和生长激素的食物纳入体内,它们带来的一些生长信号就会被你反复裂变的上皮细胞捕捉到,因而更容易诱发癌变


➡️ 免疫系统过于疲累,无法彻底清除癌细胞。为什么免疫系统会过于疲劳呢?因为你就这一个免疫系统,你今天吃了点不耐受的食物,它(免疫系统)打仗去了;你明天喝了点酒,它打仗去了;后天吃了点化学添加剂,它又打仗去了……免疫系统不断地被你每天的饮食所调动,在这种疲于奔命的情况下,任何的癌症诱发信号都可能会摧毁你


活性氧过度增加的危害


如果体内出现慢性炎症,持续闷烧的部位会产生大量活性氧。“活性氧”指的是氧化力过强的氧气,当免疫细胞攻击侵入体内的异物时,活性氧是免疫细胞的武器,所以身体必须得具备一定程度的活性氧。但如果活性氧过量,就会造成我们的健康细胞跟着受损。


那如何才能不产生活性氧呢?其实这个问题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不去生产活性氧;另一个是快速清除活性氧


不产生活性氧其实和不产生糖化反应、氧化反应一样,都是需要我们回归到纯净生活的基本理念,不要总是调动你的免疫机制,这样就能避免活性氧生成过多。此外如何快速清除活性氧呢?这需要我们把抗氧化、抗糖化、食物不耐受检测做好,只有把这几个环节都控制好,才能把细胞里边的活性氧去除掉。


基因编辑酶会导致癌症


最近医学界发现,当人体内出现慢性炎症时,正常的细胞会产生一种名为“基因编辑酶”的物质,若加上基因突变,癌细胞就会更容易产生。


在健康的状况下,基因编辑酶只会出现在免疫细胞里,然而患有慢性炎症的人,他体内持续闷烧的部位会自动生成基因编辑酶,如果再加上基因突变,就容易产生癌细胞


为什么我们说传统意义上的中医已经没办法清除我们细胞内的问题了呢?因为你们现在的炎症问题太多。在中国古代,大家生活中接触的大多都是粗茶淡饭、抗炎饮食,偶尔出点小毛病,用中药这种草药型的大分子结构就能解决,中药里富含的多酚类物质(生物碱),会先影响你的肠道,然后通过你的肠道反应再去影响你的血液和细胞。


所以为什么中药的效果来得慢呢?当然来得慢,因为它是大分子结构,是通过你的肠道反应再去影响你的细胞。而在当今这个时代,如果大家想把自己十几二十年积蓄的活性氧快速清除掉,就要采取美国的一些更强力的细胞营养物质,它不经过我们的肠道反应,能直接进入血液,达到清除活性氧的目的。


好,我们今天对于《抗炎生活》的导读就到这里,以后我们还是会每天坚持带着大家一起读书。


希望大家能够理解现在的科技发展、理解美国对于人类健康的很多总结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而日本作为东方的发达国家,和我们的基因、生活习惯基本类似,我们把他们对于健康的总结引进到国内,就能少走很多弯路,而这也正是我们带大家学习这样一些书籍的核心目的

欢迎大家进杜院长直播间免费学习与咨询(V:m1413519)

文章推荐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