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直播,杜院长为我们讲解了中医是如何理解「口渴」的,还讲到了黑芝麻丸补肾益肝、乌发养颜、生津止渴等养生功效。
01
中医如何理解口渴?
喝水是动物生命的基础,很多人觉得喝水只是为了解渴,其实远没有那么简单。
水是人体重要的防病物质,可以帮助人体代谢多余的垃圾毒素。所以在纯净生活的基本准则中会建议大家「充足饮水」。
喝水不怕多,多了身体会排泄掉;喝水怕快,因为细胞根本无法吸收。
很多年轻人渴了就打开一瓶水“吨吨吨”地喝下去。这种喝法并不能真正解渴,只有口腔得到了滋润,身体细胞还没来得及得到滋养,水就已经进入消化道了。
像这种喝水方式,即便喝再多,也依旧觉得不解渴。
我们建议大家采取中式饮茶的方式喝水——温热、小口、慢饮。
这样喝水,水分有足够的时间进入细胞,不仅能给细胞提供营养、代谢肝肾毒素,还能滋养人体内的津液。
津液是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唾液、胃液、泪液等等。
中医认为,“津”有慢慢渗出的含义,它不像泉涌那样咕咚咕咚源源不断,而是一个清凉的、缓慢渗出的液体状态。
生活中有一种眼病「干眼症」,就是津液不足的表现,因为泪液也是人体津液的一种。
我曾给大家演示过,用我们的新款护眼产品涂抹在眼睛周围,会刺激泪液的分泌,保持眼球的湿润度,这样就能缓解干眼症的不适症状。
生活中一些病理性口渴也跟津液亏虚有关,这种口渴仅靠喝水是无法改善的。
在中医看来,口渴和喝水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因为口渴分很多种,第一种是正常的口渴,源于人体细胞对水分的正常需求,只要喝水就能缓解。
第二种口渴和内分泌失调有关。生活中有些人长期熬夜加班,他们会明显感觉夜里加班时更容易口渴。
其实这就是长期熬夜导致的内分泌紊乱,内分泌紊乱会耗损人体津液,因而会出现口渴症状。
第三种口渴是因为身体内的水分流失过多,光靠喝水根本不管用。
比如流汗太多,与汗水一同流失的还有体内的电解质、盐分,光靠喝水根本无法补充这些微量元素。
第四种口渴是吃盐太多或者吃外卖——盐、味精、调料摄入过量,导致身体电解质紊乱,因而感到口渴。
这种口渴在现代医学中被称为「高渗性脱水」,生活中有一种常见现象,把盐抹在一块猪肉或者鱼肉上面,会出现脱水反应,这就是高渗性脱水。
盐多了水分就会流失,所以渴与不渴也要看你血液中的钠含量,钠含量只要稳定,就不会感到口渴。
第五种口渴是津液不足导致的。生活中的一些职业比如老师、培训讲师或者像我这样每天直播讲课的人,容易产生这种口渴。
在中医看来,说话太多会「伤津」,因为说话太多会频繁调动体内气息的运转,气息运转太过就会产生内热,内热又会消耗津液,最终导致口渴。
如果津液消耗太过,应该如何弥补呢?在中医的药食同源领域,黑芝麻就是一味很好的生津止渴、补肾养肝的食材。
02
哪些人适合吃黑芝麻丸?
1.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的基本症状是三多一少——喝水多、排尿多、吃饭多、体重降低。
糖尿病患者容易口渴,所以喝水多,但这种口渴不是喝水能解决的,而是要靠吃黑芝麻丸来解决。
像甲亢、肾功能障碍、干燥综合症等疾病造成的口渴也要靠吃黑芝麻丸来缓解。
因为这些口渴都是肾精亏损导致津液分泌减少造成的。黑芝麻恰好有补肾精的作用,所以常吃黑芝麻丸能缓解这些病理性的口渴症状。
2. 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患者也可以把黑芝麻丸纳入到日常饮食。
高血压患者需要常年服用降压药,导致肝肾功能下降,出现肾阴虚,肝火旺的症状。而黑芝麻丸恰好能补肝肾、生津液,对于改善高血压症状很有好处。
很多人都知道,肝属木、肾属水,肾阴充足,肝火就会下降。
所以在我们的很多治疗方案中,会建议大家食用一些醋泡黑豆或者醋泡姜。
中医认为,酸入肝经,盐入肾经。像醋泡姜这样的养生小方就能同时进入肝肾两经,因为醋是酸的,又含盐,常吃能起到养肝补肾的功效。
在黑芝麻丸的制作工艺中有一个重要工序是加盐。
如果不加盐,黑芝麻丸的口感会有些油腻,跟吃芝麻酱没什么区别。
盐入肾经,加盐炒制后能帮助黑芝麻作用于肾脏,从而调理肾气亏虚、情志郁结、血热偏盛的问题。
盐对于养肾至关重要,历史上,甚至还有过用盐水送服补肾药方的方式。
其实中国古代还有一个非常好的“芝麻加盐”的搭配,叫做「芝麻盐」。
把芝麻跟盐放在一起炒,炒熟之后擀成粉,吃馒头或吃饼时可以蘸着吃。
在芝麻盐中,芝麻是主药,盐是负责引经的辅药,所以不用放太多盐,盐放多了对身体也不好,还是要以芝麻为主,撒一点点盐就可以了。
3. 痛风患者
痛风患者可以利用黑芝麻丸来补肝肾,缓解疾病对肝肾造成的损伤。
此外,痛风患者面临着尿酸、乳酸以及其他代谢产物竞争性排泄的问题,所以要多喝水。
每天保证2.5升的饮水量,只有多喝水,多跑厕所才能解决竞争性排泄的问题。
如果做不到多喝水,那就要减少摄入导致尿酸增高的高嘌呤食物。像肉、酒、汤都是要严格控制的,但不用过度担心豆类等植物性食物中的嘌呤。
豆类的嘌呤含量是很高,但没有人会去生吃黄豆、生吃黑豆、生吃绿豆……都是加工成豆制品或者煮熟再吃。
在豆类加工过程中要经过浸泡、水煮等工序,嘌呤溶于水,这会大大降低豆类中的嘌呤含量。
所以大家要记住,不管吃哪种豆类一定要养成浸泡一夜的习惯。浸泡一夜后,豆类里边剩余的嘌呤很低,和豆类的营养价值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4.需要补钙的老人小孩
黑芝麻是日常食物中含钙量最高的一种。
家里如果有需要补钙的人群如骨质疏松患者、小孩、老人等,可以把黑芝麻丸当做生活必备品。
每天两丸,不要吃多,既能补钙和微量元素,又能让肝肾功能保持在一个稳定健康的状态。
03
黑芝麻的养生功效
黑芝麻被誉为「八谷之冠」,有仙家第一草之称,具有补肝肾、润五脏、降血压、抗衰老等作用。
1. 保护肾脏
中医理解的肾脏和西医理解的“肾脏器官”不太一样。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主纳气,具有多种功能,更像是生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综合。
现代医学把肾脏比作人体内的一个大工厂。如果你饮食结构不好、饮水量不够,肾脏就会特别劳累。
生活中如果干活太多,手就会磨出茧子,肾脏也是一样,过度劳累也会磨出“茧子”。
而黑芝麻的作用就像给肾脏戴上了一副“手套”,防止它由于过度劳损继续“长茧子”。
研究发现,黑芝麻中的芝麻素对于减轻肾小球、肾小管的损伤及纤维化有明显作用,能帮助保护肾脏、改善肾功能。
2. 益肝解酒
黑芝麻具有益肝作用。很多人都认为脂肪肝和脂肪有关,黑芝麻的脂肪含量也很高,但是它却是益肝的。
其实脂肪肝是由于嗜食肥甘厚味导致的,并不仅仅是脂肪,还包括高糖、高盐、油炸等重口味食物。甚至吃太多果糖含量高的水果也会导致脂肪肝。
人体内80%的胆固醇来自于身体的合成,20%是来自于外界的食物摄取。黑芝麻中的芝麻素能帮助调节肝脏和血清中的胆固醇代谢,防止胆固醇在肝脏堆积。
大量饮酒也会导致脂肪肝,因为喝酒摄入的乙醇需要肝脏代谢,这会影响肝脏对脂肪酸的代谢机制,导致脂肪在肝脏蓄积,进而引发脂肪肝。
黑芝麻可以促进脂肪酸β氧化和乙醇代谢,减少乙醇对肝损伤的影响。所以喝酒喝多时,可以吃一点黑芝麻丸来解酒。
3. 润肠通便
我曾给大家讲过,解决便秘需要靠三种物质。
如果把大便比作房子,那「不溶性膳食纤维」就是房子的骨架,它就像一堆干草,如果没有水分就会被肠道挤压成羊粪蛋似的形状。
所以需要有「水溶性膳食纤维」来帮忙吸水,它能跟水紧密结合,让粪便变得蓬松。接下来还需要「油脂」来润滑肠道,加速粪便的排泄。
黑芝麻不仅油脂含量高,还富含膳食纤维,能让粪便既有骨架又有弹性,还有足够的润滑度,这样就能形成一种健康的「香蕉结构」的粪便。
所以说常吃黑芝麻,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
4. 生发、乌发
头发的生长依赖于毛囊的功能正常,而毛囊中的黑色素正是人类发色乌黑的关键。
如果黑色素的生成出了问题,我们就会长出白头发。
年纪大了之后,黑色素细胞会衰老,参与黑色素形成的「酶」活性也会降低,所以老了会长白头发。
而像年轻人出现的少白头,则多是由于肝肾功能不足导致的。
如果是这种少白头,一定要把黑芝麻丸纳入饮食,因为黑芝麻丸能改善肝肾不足的症状。
想养护头发还有一个基本准则是避免晒太阳。常年日晒,紫外线和自由基会对毛囊造成异位分化。生活中可以养成戴帽子的习惯,以便保护头发。
5. 美容养颜
黑芝麻含有一种重要物质——黑酯素,它能提高人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帮助清除自由基,从而延缓衰老,保持机体的活力。
对女性来说,黑芝麻丸具有抗氧化、抗衰老作用。
而且,黑芝麻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也很高,它们都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坚持服用黑芝麻丸,能达到滋润皮肤,美容养颜的功效。
04
用八珍羹做小吃
生活中,大家最大的营养问题是饮食单一,不够杂,任何单一食物都不可能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
所以我们才会为大家提供很多杂类食物,比如七色糙米、八珍羹。八珍羹的吃法不仅仅在于冲泡,还可以用来做小吃。
老北京有一种特色小吃叫「驴打滚儿」,先把豆面炒熟,再把糯米粉打成年糕、裹上豆馅,卷起来之后外面粘上一层黄豆粉就做成了。
大家可以自己在家尝试做八珍羹版本的驴打滚儿,会比外面买的更健康,用糖量也是可控的。
做豆馅很简单,把赤小豆(也可以用红豆、黑豆、杂豆)用水浸泡一夜,然后放进电饭锅蒸两次,先像蒸米饭一样蒸一次,之后加一点点热水再蒸一次。
前后蒸两次,豆馅就做得差不多了,拿出来之后在锅里稍微炒一炒,目的是进一步地碾碎、脱水。
炒制过程中可以稍微加一点甜菜根粉,这样能赋予豆馅一些微甜的口感。
做糯米外皮时,糯米粉需要先烫熟、再蒸熟,然后把做好的豆馅涂抹在上面,卷成卷。
最后在外层粘上八珍羹,切成块,就做成了一份健康版驴打滚儿,里面没有过量的嘌呤和糖分。
做了这样的调整之后,不仅能让家人和孩子获得更好的营养,还有助于养成孩子健康的口味。
如果从小孩子就吃这些营养、清淡的食物,那就不会迷恋外卖中高油、高盐的重口味食物。
细节决定命运,把纯净生活的15条基本准则纳入日常生活,弥补自己的健康短板,只要坚持一段时间,95%的人都会发现,原来治病如此简单。
很多疾病都是我们违背了自然规律造成的。只要尊重自然规律,好好吃饭,就能避免不良生活习惯给身体造成的伤害。
欢迎大家进杜院长直播间免费学习与咨询(V:m1413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