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杜铭院长
(文字整理于杜院长讲座视频)
欢迎大家进杜院长直播间免费学习与咨询(V:m1413519)
01 膳食纤维是健康肠道必需的营养素 带大家了解一下肠漏的重要性,肠道菌株最喜欢的是什么,是植物,是表皮当中那些不容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以往大家总会把膳食纤维和碳水化合物对立起来。在以前,我们人类所需的几大营养素当中,没有膳食纤维。因为人类最早的认知是膳食纤维对人体没有用,它是怎么进去怎么出来,所以认为对人体没有用,后来才发现它是人类的必需营养素。 每天35克膳食纤维是摄入的最低标准 我们国家给大家定了一个标准,每天需要35克膳食纤维,在蔬菜、谷物、杂粮里面都会有,其实35克膳食纤维的这个量并不高。但是中国人普遍每天摄入的膳食纤维量,大概只有12克。很多伙伴在听我们的知识之前,早上就是一碗粉或者俩包子,或者手抓饼配豆浆。中午可能是一碗粉,晚上就是一顿烧烤。也就是说,一天当中没有摄入任何的膳食纤维。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你的肠道菌群没有吃的。因为肠道菌群是以膳食纤维为食,没有食物就没办法活跃,也没办法产生这种黏液。而他们产生的黏液就是你上皮细胞的营养物质;所以它是一环套一环,一个环节做不好,后边就会产生诸多问题,带来各种影响。 大家一定要记住,膳食纤维,是人体所不需要的,但是它是我们肠道菌群需要的。而添加剂,是我们的身体不需要,但是我们的肠道菌群也不需要的。当你没有膳食纤维,你的肠壁每三天,上皮细胞一次生长脱落的这个过程当中,稍有不慎,稍有缝隙,有害物质就容易进去。 吃什么拉什么有可能是病 按照现代医学来讲,增加你体内的益生菌,增加食物在你肠道里边的停留,有一些人的肠道天生偏短,他们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不会特别的彻底。还有一些人有肠易激综合征,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吃什么拉什么。它自己的肠道对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转换是出问题的。大家一定要记住,人体的胖和瘦本身,就是一个能量的守恒定律。 02 胖瘦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 赵立平教授写的一篇文章讲到了减肥之道,是要先照顾好益生菌,给益生菌增肥。同样,你的肠道菌株是什么样的结构?正常的人应该是我这个样子的,不胖不瘦,这就是你肠道菌株良好的一个表现。 胖瘦的因素并不取决于遗传 我们普通人的话,就是一个肥胖细菌的概念,毫无规律的生活作息后,失调的肠道菌群“绑架”了人体的脂肪代谢基因。人体可以被看作是肠道微生物的恒温发酵罐,肠道中的丰富营养就是细菌生生不息的培养基。事实上,我们仅有1%的基因是来自于父母,剩下的99%则来自外界环境中的微生物。 曾经有人做过一种非常不道德的测试,把双胞胎放在不同的环境里边去养,能够养出不同的结果。但是这也说明了,我们一直强调的,所学的理念要对应你的餐盘结构去理解。 调节菌群结构可以改善体重 我们刚才说的赵立平教授,曾在压力和美食面前,体重持续上升,从60公斤至90公斤,腰围一度达到了110厘米。2004年,当他看到华盛顿大学微生物学家杰弗里·戈登发现小鼠的肥胖与肠道微生物存在一定关系后,也好奇自己的肥胖是否也与肠道中的微生物有关系。就这样从2006年起,他开始食用一种包括了山药和苦瓜的食谱来调整自己的肠道菌群。经过两年的饮食疗法,他的体重减少了20公斤,身体各项指标恢复正常。一种有抗炎作用的普氏粪杆菌在他的肠道中逐渐成为优势种。 事实上,赵立平减肥食谱的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饮食食谱,它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提供身体必要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其他微量营养成分,同时也增加了可以改变菌群的成分膳食结构是决定肠道菌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健康餐桌的关键要素 我们说管住嘴,不是不让你吃,是这样的一些食材,你是在给谁吃,它的作用是什么,带给你的影响是什么,尤其是这段时间以来,大家发现一个话题,关于海天酱油的这个话题,在互联网上很热。有人说它双标,但是这里告诉大家一句话,任何的一个饭店,任何的一个工业化的食品,都不可能只用海天酱油,海天酱油做的饭就是你们家里人的做饭水平,单靠一个海天酱油根本实现不了我们所说的美味。所以我们更要做到的是拒绝加工食品,尽量让餐桌回归简单。 当然,健康的食谱很重要,但宏量营养素的比例也非常重要。我们一直跟大家强调,食谱的种类要杂一些,要吃足量,因为这样可以给肠道微生物中不同的有益种类都提供良好的营养支持。“我们既要养好自己,也要养好肠道菌群”。 在膳食纤维之外要多补充益生菌,大家可以把益生菌,理解成为酵母,酵母进来之后,你里边还要有一些非常丰富的“面粉结构”才能让酵母发酵,大家,这么去理解就可以了。
欢迎大家进杜院长直播间免费学习与咨询(V:m1413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