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净生活,无疾自愈

图片展示

“上热下寒”怎么调理?调理脾胃,打通中焦,远离上热下寒!

作者:纯净生活 浏览: 发表时间:2022-09-06 09:08:16

01

为什么你的身体会上热下寒?


大家听没听过中国人说过的一个观点,药物都是苦寒的。所有的化学物质包括我们所说的中药,只要是根、是皮,都是苦寒的


什么叫苦寒?苦是药的一个特性,其实苦是生物碱的味道,你们发现没有,药入口之后都是苦苦涩涩的,没有任何一种药物是甜的,其实就是因为里面含有生物碱。


那为什么药又是寒的呢?因为像生物碱这种物质进入肠道之后,会导致我们的益生菌死亡,然后造成所谓寒证的出现


什么是“上热下寒”?


现在临近秋季,大家会觉得进入秋天以后,容易长痘、口腔溃疡、牙龈出血、流鼻血……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上火”


而且,现在大多数人都会有一个体征,叫“上热下寒”,就是以横膈膜为界,上边总是热的,下边总是寒的。就像很多女孩子上边口腔溃疡,下边却手脚冰凉、大便不成形,这种症状就属于“上热下寒”。


按照中医理念来说,热气是向上走的,为什么我们安暖气的时候会铺“地暖”?就是因为热气会向上走。那为什么我们的空调都要挂在高处呢?因为凉气会向下走。所以很多南方人一到冬天就会觉得家里的空调不管用了,因为空调挂在高处,冬天吹出的热气会向上走,到不了地面,就会觉得不暖和。


自古我们就发现了“热气向上,寒气向下”的这个特性,所以烤羊肉串一定是火在下面,羊肉串在上面。而给人发货要用冰袋时,冰袋一定会放在货物上面。这就是热气向上,寒气向下的一个原理所在。


“上热”带来的所有症状,其实就是我们一直给大家讲的炎症。中国人自古就发现,炎症表现特别容易出现在人体的上半部,比如咽喉容易发炎、耳朵容易发炎、眼睛容易发炎、口腔容易发炎


我们的炎症基本都表现在上边,所以会用“上火”来形容。有人会说自己肠道上火了或者自己的大腿上火吗?没有,这样我们就会发现,当我们说自己上火的时候,症状基本都表现在身体上半截


三焦与上热下寒之间的关系


在中医看来,我们的机体本应该是健康无病的,因为我们有能力把热气向下拉,把寒气向上提,这样寒与热就能达到一个动态平衡


这个动态平衡和中医所说的“三焦”有关,三焦是指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横膈膜以上就是我们的上焦;横膈膜与肚脐之间叫中焦;脾胃再往下就是下焦,包括肝肾、大肠、小肠、膀胱等部位。


我们可以把上焦和下焦理解成两个车站,中焦是一条道路。上焦和下焦两个车站要向对面发车,如果你上焦的心火足,就会把下焦的肾水给提上来


中国人会认为,心脏就是天上的太阳,肾是什么呢?肾脏就是下边的河流,阳光会把水分蒸发到天上,按照中医的理解就是心火足,能把肾水给提上来。肾水抵达上焦之后,会再回到下焦去,这就像太阳蒸发了水分之后会下雨,把水再还给土地一样。


当人体把肾水增压到心脏后,心脏会给这个水加温,加温之后肾水会带着热量再回到下焦。在这个过程中,你心肺(上焦)的热力会降低,肾脏(下焦)的温度会提升,这就是一种良性的循环。


如果这个循环出了问题就会出现“上热下寒”的症状。比如你下焦的肾水上不来,上焦就得不到肾水的滋养,然后就会特别特别热。如果你是肾阴不足导致的心火旺,基本症状就是失眠;如果是肾阴不足导致的肝火旺,那基本症状就是高血压


以前中医判断上热下寒会看你究竟是上焦、下焦这两个车站出了问题,还是中焦这条道路出了问题,如果上焦、下焦都没问题,那有一种可能就是你的中焦堵了。中焦是脾胃,如果你的饮食运化不好,堵在这里,也会出现热的下不去,寒的上不来的情况


中医针对上热下寒会给大家提供怎样的饮食建议呢?就是宜清淡温和,多吃新鲜果蔬,多吃温和养阴的食物包括银耳、百合、莲子、山药等,这几个东西虽然不降火,但它养阴益胃,健脾生津养阴养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养你的肠道菌群


大家在生活中应该看到过,银耳多糖那种黏黏腻腻的状态,也应该见过莲子里边富含膳食纤维的那种状态,还有你去切山药时,会发现山药多糖那种黏糊糊的样子,其实这都是富含膳食纤维的表现。


中国古人所说的养阴就是养你的益生菌,所谓的山药、莲子、银耳、百合都是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你吃进去之后脾胃消化吸收不了它们,但它们能直接进入你的肠道,滋养你的益生菌,让益生菌得到繁殖。


睡眠和三焦失常之间的关系


中医还认为熬夜会让我们机体失调,导致上热下寒的症状更严重。但是中医没有解释出“为什么”,只是发现睡眠不好,会让你上热下寒的症状更严重。


对此,中医给出的解决方式是睡觉前用热水泡脚20分钟,称为“引火下行”,就是让你体内的循环能够旺盛起来,起到一个温肾散寒的作用


其实睡眠和三焦失常之间是互相影响的,就是你三焦失调,有了上热下寒的体征之后,那你的睡眠一定不会好;如果你睡眠不好,就一定会加重上热下寒的症状。按照现代医学去解释就是睡眠不好时,你的大脑耗氧量和耗血量会增加,导致脾胃难以得到血的滋养,中焦淤堵,“上热下寒”的症状就会加重


中医在治疗上热下寒的时候会建议大家采取一些运动,比如慢跑、游泳、打太极,其实都是为了改善你的血液循环。为什么很多人在用了臻丸、通络贴、通络袜或者纯本之后,会感觉自己上热下寒的症状得到了一些缓解呢?其实就是因为它们让你身体内的血液循环得到了基本的改善。


《黄帝内经》:寒为热病之因


《黄帝内经》里面说过一句话,叫“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其实中国人很早就把大多数的疾病理解为“寒”,而且认为“寒为热病之因”


寒是什么?是指肠道益生菌的整体生长环境受到了损伤。热是什么?就是你的身体发炎了。人体什么部位最容易寒?腹部。所以说从《黄帝内经》那个年代开始,中国人就已经理解了体内腹腔的热度不够(也就是益生菌的繁殖量不够),会造成你身体的慢性炎症,也就是“上火”的出现。


《黄帝内经》里面还说过,“人之伤于寒,则病为热”,就像当你受凉之后一定会发烧一样,这证明你体内的寒气过剩,热气进不去,只能停留在皮肤表面,然后就会出现发烧的症状。所以中医会认为,一个孩子发烧是因为他体内的寒气顶的这个热气进不去,热气集中在体表,就会出现发热的症状,这就是中医所说的“热外寒内”


02

什么是实火,什么是虚火?


大家面对上火这个问题时,直线思维是什么呢?清热泻火。但是很多人会发现,有了口腔溃疡之后吃一些清热降火的药物,口腔溃疡会更严重。


这在中医看来就是因为大家没有分清什么是实火和虚火,其实我们可以实火理解为急性炎症,把虚火理解为慢性炎症


什么叫实火?在中医看来,实火其实是一种过敏性反应,就是你从来不上火,突然间吃了某种食物,一下子就上火了。这时你去吃败火药是有效的,因为这些药物能帮你把肠道中的一些物质赶快清除出去。就是说如果你是突发性的上火,那可以用“泻法”,就是用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把那些物质快速地排出去


其实在西方医学里面,清热解毒的药物就是抗生素,而这个清热解毒的过程其实就是把你肠道内的菌株不管好的坏的全都杀灭。


东方医学则是通过一些生物碱的刺激,让你全都拉出去,相当于一次肠道清洗,但中医知道你拉完之后会很伤脾胃,所以会再通过一些食疗,让你的肠道菌群慢慢地重建起来。


什么叫虚火?失眠、口腔溃疡、青春痘、痤疮这类病症都属于虚火。什么是虚?看不见,摸不着,这叫虚。中国人以前发现,很多症状你找不到一个诱发因素,但它常常出现,又去不掉,这就是虚火。像口腔溃疡就是一种虚火,因为它一会儿来、一会儿走,看不见、摸不着,还没有规律,更找不出原因。


中国人针对虚火会怎么治疗呢?主要的调理方式就是滋阴,滋阴就是慢慢慢慢地养脾胃。其实就是现在我所干的这些事,教你们纯净饮食、教你们生活方式、教你们补充益生菌等等,其实就是为了解决你们虚火的问题。


按照中医理论来说,先调理脾胃,脾胃的运化功能调理好了,你的虚火就不存在了,那你的慢性咽炎、口腔溃疡等疾病也就会跟着消失


上热下寒应该怎么调理?


首先,提升你腹部的温度,就是不用管“上热”,先针对“下寒”。你要知道下寒是因为你的下焦温度不够,所以首先要提升下焦的温度,下焦的温度够了,益生菌的繁殖就会受到影响,因为温度是益生菌繁殖的条件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条件,一个是你体内要有足够的菌株,所以每天要补充益生菌,让足够的菌株能够定植在你的肠道。还有一个条件就是,要有足够的膳食纤维


中国人认为养脾胃最好的东西其实是山药,我们有一句话叫“每天一口山药,什么都不缺”。而且,中国人在对于山药的使用上还会分铁棍山药、药山药、菜山药等等,就是分了很多种。


其实山药之所以能调养脾胃在于它里面的黏液和膳食纤维。如果我们把山药晒干,去搓它的时候会发现它里面有很多的“丝丝”,其实那就是膳食纤维,这些纤维人体消化不了,但它们是肠道益生菌的食物。


而且山药没什么脂肪,它本身的维生素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都很不错,可以当成一种优质的碳水来源。而且山药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特点就是,它有黏液,这是水溶性膳食纤维,它还有那种“丝丝”,这是不溶性膳食纤维


也就是说,山药同时富含两种膳食纤维,这也是山药在中国古代特别受重视的一个原因。其实像洋葱也是一样,里边水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都有


透过山药,你们要知道益生菌的作用、温度的作用、水溶性膳食纤维的作用以及不溶性膳食纤维的作用。把这几个作用综合地理解起来,就会知道如何调理上寒下热,对于这种症状,只有通过调养脾胃才能够彻底解决。


欢迎大家进杜院长直播间免费学习与咨询(V:m1413519)

文章推荐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