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净生活,无疾自愈

图片展示

贴愈大夫通络贴二十四节气养生大全

作者:纯净生活 浏览: 发表时间:2020-12-09 10:15:22

贴敷疗法是祖国医学中的独特疗法之一,属中医外治之法,是在发挥药物治疗作用的同时,激发了经络腧穴对人体的调节功能,是二者相互协同、相互激发和叠加的结果,中医贴敷疗法直接作用于体表穴位,使药物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及里,联络脏腑,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通过皮肤吸收,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作用,作用迅速,使用安全。

愈大夫通络贴以泗滨砭石为原材料,采用古老的水飞法及现代超微粉涂布技术,将砭石粉碎成纳米级粉末,磁疗配合砭石能量波,达到更深的穿透力。使中药萃取物药力持续刺激穴位,达到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节脏腑,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亦能改善疼痛症状,长期使用可保健养生。愈大夫通络贴的温通之性:温能补其虚,通能化其淤,简单的说就是能补充身体虚损的阳气,能温化、排出体内的淤堵、垃圾。愈大夫通络贴,持续12小时的作用效果,早上出门前,或晚上睡觉前一贴,一整天的温暖调和气血,化瘀通络,让养生调理变得更方便,更轻松!

1.立春养生|取穴:

命门穴:位于后正中线,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4指宽处。

太冲穴(双侧):位于足背侧,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期门穴(双侧):位于锁骨中线上,在第六肋间隙。

原理:

立春节气,这一节气阳气生发,要注意保护阳气,春季与肝相对应,在此时节,贴愈大夫通络贴要以肝经穴位为主,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2.雨水养生|取穴:

期门穴(双侧):位于锁骨中线上,在第六肋间隙。

阴陵泉穴(双侧):位于小腿内侧上部,胫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三阴交穴(双侧):位于内踝尖直上4指宽,胫骨后缘。

原理:

雨水节气,肝气旺盛,容易伤到脾胃。在此时节,贴愈大夫通络贴要注意顾护脾胃之气,以肝经、脾经穴位为主。

3.惊蛰养生|取穴:

期门穴(双侧):位于锁骨中线上,在第六肋间隙。

三阴交穴(双侧):位于内踝尖直上4指宽,胫骨后缘。

太冲穴(双侧):位于足背侧,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原理:

惊蛰节气,人体的气机会在立春及雨水之后进一步升发,此时的调理,要更加重视肝气的调达与情志的舒畅,在此时节,贴愈大夫通络贴仍以肝经穴位为调理重点。

4.春分养生|取穴:

足三里穴(双侧):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4指宽,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4指宽处。

中脘穴: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

太冲穴(双侧):位于足背侧,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原理:

春分节气,这一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在此时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补益和升发都不易太过,在此时节,贴愈大夫通络贴以肝和脾胃为调理的重点。

5.清明养生|取穴:

太冲穴(双侧):位于足背侧,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曲池穴(双侧):位于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合谷穴(双侧):位于手背虎口处,当拇指、食指合拢时,在肌肉的最高处。

原理:

清明节气,这一节气肝气升发明显,如果肝气升发太过,就会引起肝阳上亢,引起血压升高,在此时节,贴愈大夫通络贴应以预防高血压为主。

6.谷雨养生|取穴:

肺俞穴(双侧):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2指宽处。

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列缺穴(双侧):两手虎口自然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在食指尖到达之凹陷处取穴。

原理:

谷雨节气,这一节气是流行性感冒流行的时节,在此时节,贴愈大夫通络贴应以清肺热为主,预防感冒。

7.立夏养生|取穴:

神门穴(双侧):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

太溪穴(双侧):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通里穴(双侧):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1拇指宽。

原理:

立夏节气,夏季心气旺盛,易生心火,容易出现口舌生疮、失眠等症状。在此时节,贴愈大夫通络贴应以心经穴位为主。

8.小满养生|取穴:

足三里穴(双侧):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4指宽,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丰隆穴(双侧):位于外膝眼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

三阴交穴(双侧):位于足内踝尖上4指宽。

原理:

小满节气,这一节气湿热重,易生湿疹,是皮肤病的高发季节。在此时节,贴愈大夫通络贴应以健脾除湿为主,取穴以脾胃经为主。

9.芒种养生|取穴

足三里穴(双侧):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4指宽,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丰隆穴(双侧):位于外膝眼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

肾俞穴(双侧):位于人体背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即腰带的位置,旁开2指宽处。

原理:

芒种节气,这一节气气温升高,部分地区开始出现梅雨天气,气候湿热容易造成食欲不振、精神困倦等症状。在此时节,贴愈大夫通络贴要健脾利湿,调理湿热对身体造成的影响。

10.夏至养生|取穴:

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合谷穴(双侧):位于手背虎口处,当拇指、食指合拢时,在肌肉的最高处。

陷谷穴(双侧):位于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原理:

夏至节气,这一节气是阳气旺盛的时节,容以使人出现中暑的现象,在此时节,贴愈大夫通络贴以清热解暑为主。

11.小暑养生|取穴:

膻中穴:位于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中脘穴: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

足三里穴(双侧):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4指宽,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丰隆穴(双侧):位于外膝眼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

原理:

小暑节气,这一节气暑湿气重,容易造成肠胃不适、恶心、烦闷、水肿等症状。在此时节,贴愈大夫通络贴要以健脾祛湿为主。

12.大暑养生|取穴:

定喘穴(双侧):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1指宽。

肺俞穴(双侧):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2指宽处。

天枢穴(双侧):位于肚脐两侧3指宽处。

原理:

大暑节气,这一节气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中医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症状,在此时节是最佳的治疗时机。

13.立秋养生|取穴:

足三里穴(双侧):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4指宽,距胫骨前

天枢穴(双侧):位于肚脐两侧3指宽处。

丰隆穴(双侧):位于外膝眼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

原理:

立秋时节,秋来“伏”不去,暑湿之气仍然很重,容易伤及脾胃。在此时节,贴愈大夫通络贴仍要以祛湿养脾胃为主。

14. 处暑养生|取穴:

足三里穴(双侧):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4指宽,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中脘穴:位于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

天枢穴(双侧):位于肚脐两侧3指宽处。

原理:

处暑节气,这一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天气转凉,但暑湿之气还没有完全消褪,所以容易出现胃肠炎症。在此时节,贴愈大夫通络贴仍要从脾胃二经入手,预防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15.白露养生|取穴:

天突穴:位于颈部,胸骨上窝中央。

列缺穴(双侧):两手虎口自然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在食指尖到达之凹陷处取穴。

太溪穴(双侧):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原理:

白露节气,这一节气暑气渐去,但秋燥之气渐重,容易造成肺燥,引起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在此时节,贴愈大夫通络贴应润肺化燥,养阴生津。

16.秋分养生|取穴:

太渊穴(双侧):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桡侧端。

列缺穴(双侧):两手虎口自然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在食指尖到达之凹陷处取穴。

太溪穴(双侧):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原理:

秋分节气,气候渐渐转凉,此时主要外邪仍为燥邪。在此时节,贴愈大夫通络贴仍然以滋阴润肺、养阴生津为主。

17.寒露养生|取穴:

涌泉穴(双侧):位于足心前1/3的凹陷中。

足三里穴(双侧):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4指宽,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三阴交穴(双侧):位于足内踝尖上4指宽。

原理:

寒露节气,进入深秋季节,气温下降,应防止下肢受寒。医书记载:“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在此时节,贴愈大夫通络贴应以温通下肢气血为主。

18.霜降养生|取穴:

定喘穴(双侧):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1指宽。

肺俞穴(双侧):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2指宽处。

肾俞穴(双侧):位于人体背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即腰带的位置,旁开2指宽处。

原理:

霜降节气,这一节气是易犯咳嗽的时节,也是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复发或加重的时期,在此节气,贴愈大夫通络贴应以养肺与养肾相结合取穴,以达到金水相生的效果。

19.立冬养生|取穴:

肾俞穴(双侧):位于人体背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即腰带的位置,旁开2指宽处。

涌泉穴(双侧):位于足心前1/3的凹陷中。

命门穴:位于后正中线,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处。

原理:

立冬节气,这一节气是阳气潜藏的时节,正如自然界动物进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在此节气,贴愈大夫通络贴应以补益阳气为主。

20.小雪养生|取穴:

太溪穴(双侧):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太冲穴(双侧):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期门穴(双侧):位于锁骨中线上,在第六肋间隙。

原理:

小雪节气,天气逐渐变冷,人们的活动逐渐减少,此时既要避免寒邪对身体的伤害,又要预防因活动减少而带来的气机郁滞。在此节气,贴愈大夫通络贴应肾经与肝经并用,补益与疏通并行。

21.大雪养生|取穴:

太溪穴(双侧):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足三里穴(双侧):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4指宽,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肾俞穴(双侧):位于人体背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即腰带的位置,旁开2指宽处。

原理:

大雪节气,这一节气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冬令进补,开春打虎”。在此节气,贴愈大夫通络贴应脾肾同补。

22.冬至养生|取穴:

肾俞穴(双侧):位于人体背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即腰带的位置,旁开2指宽处。

涌泉穴(双侧):位于足心前1/3的凹陷中。

太溪穴(双侧):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原理:

冬至节气,是保护阳气,藏纳肾精的时节,正如医书记载“春生夏张,秋收冬藏”。在此节气,贴愈大夫通络贴应以补肾填精为主。

23.小寒养生|取穴:

太溪穴(双侧):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照海穴(双侧):位于内踝正下缘之凹陷中。

命门穴:位于后正中线,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处。

原理:

小寒节气,从这一节气开始,我国进入了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间,在此节气,贴愈大夫通络贴应以温阳祛寒为主。

24.大寒养生|取穴:

肾俞穴(双侧):位于人体背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即腰带的位置,旁开2指宽处。

照海穴(双侧):位于内踝正下缘之凹陷中。

太冲穴(双侧):位于足背侧,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原理:

大寒节气,这一节气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时段,但同时也是一年当中最后一个节气,因此既要补益阳气,又要注意肝气的疏通,迎接春季的到来。在此节气,贴愈大夫通络贴要以肾经为主,肝经为辅。

取穴位置图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愈大夫通络贴”查询


让创业不再孤单,诚招全国代理。

加微信,我们的故事开始了...


文章推荐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